近期带着绿谷工作室的采访任务,我更高频次地和环保创业者们聊天,不同时代创业者的处境并不相同,现在的创业者是一种什么状况呢?我想在这篇文章里传递一些他们的心声——是的,声音来自不同的人, 但让“一个人”来说。
目录
01我的自白书
02我从何处来
03为什么创业
04认清民企身份,找自己的路
05管理问题与人的问题
“我的” 自白书
因为在E20环境平台工作以及运气的原因,我经常接触到环保创业者,他们有的白手起家,有的天赋异禀,有的时运亨通。他们是时代的幸运儿,因为很多环保创业者已经倒下了,而他们爬了出来。
与前辈们比,他们会谦虚地说:“成功?我才刚刚上路哎。”而现在的情形是,巨头前辈们也面临着创业生死劫【历史转折中的桑德和文一波;不肯过江东——何巧女之东方园林往事】。
近期带着绿谷工作室的采访任务,我更高频次地和环保创业者们聊天,不同时代创业者的处境并不相同,现在的创业者是一种什么状况呢?我想在这篇文章里传递一些他们的心声——是的,声音来自不同的人, 但让“一个人”来说。
因为确实有一些共性的东西:这几位都是70后,都是大学毕业后进的国企或者央企,又都在2000年左右,从其他城市来到北京,去环保或相关行业民企打工,经历了这些龙头企业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又都在2015年后开始创业……
这声音未必都正确,但够坦诚。
创业不易 且行且珍惜
我从何处来
我创业刚三年多,还是从水做起,好歹是熟门熟路。从创业角度说,我是尴尬的70后,没有赶上60后那个黄金年代,也没有80、90后的冲劲。
青春年华献给前面几任老板了,但我没有什么好抱怨的。我对第一任老板最感激。我90年代末大学毕业,毕业后进了一个地方国企,工资特别低,800多块,单身时还好说,结婚后就捉襟见肘,就出来打工。那时候我那老板也不像现在这么有名啊,不是什么大佬,就是一个民企老板。我学环保的,那只能做这个,根本没想那么多。
我为什么感激第一个老板和公司?就是作为一个年轻人,你人生最切身的事在哪儿解决的,你永远对哪里有感情。老板给了我施展的天地,让我在北京慢慢扎根,买了房,把家属、孩子也带来了,在这里上学,人生进入相对稳定的阶段。
我们那环保公司至少是在前十几年,人际关系非常团结,凝聚力非常强,大家都是一门心思去做这个事。离开后大家也保持了很好的友谊,也会聚一聚,都怀念那段时光。所以,不光是我怀着这种感情,我们那批人都一样,因为我们个人最重要、最关切的事是在那个时间段解决的,忘不了。
当然了,感激归感激,人和事不是永远一成不变的。
哪怕就是一个家庭,也会有人出去独立门户,或者去远方去看一看。如果把企业看做一个人,到了一定程度以后,这个人胖了,兜里揣着东西多了,会有东西掉下来的。
有点历史的环保公司,总归是有人掉队,有人会离开。但是也会有一些人会留下来的,一些老底子保留下来。这都是事物发展的规律。
从我个人心态来讲,当一个人解决了基本的温饱问题后,你就会做比较。人往高处走,都希望看看另外的环境会不会还有更好的,人是不知足的——你不满足,下面的人也不满足,“你们这些公司老人都站住这个位置,我们没机会”。所以我的离开是必然的。
离开后又经历了几任老板,还去央企混过。
十年前你去央企还能当个高管,现在这个机会少了,因为央企已经足够成熟,框架已经清晰。另外,文化基因也不一样,很难适应。大家只能去创业,我周边一批人都在创业,各种情况都有,好多的行业老朋友,最近几年,陆陆续续创业了,还都在痛苦的摸索过程中。只要能拼,都还想拼一把。
为什么创业
不是为了钱,这么说不是因为我虚伪。
我跟你说,环保行业这帮创业的都不是纯为了钱,真为了钱的人都不会在这上干了。现在你做企业做到一定阶段,你在做融资的时候就要签无限连带责任。那些很早就退出的人,确实是为了钱,他们见好就收,挣了三五个亿就赶快走了,移民去享受生活了。这样的人好多。
但是,最后你看,三五个亿他也守不住,他投资、炒股,呼呼几下,也都没了,其实都一样,跟那些现在被限制高消费的大佬比也没什么两样。
所以说,早早退出,貌似挣了钱,但光守也守不住。其实钱是合适就好,别太紧迫就行。物质上的东西多少是个够?实际上你只要差不多是正常循环,够家庭开支,能让小孩正常上学,就可以了,不要追求奢侈的生活方式。钱太多了,对谁都未必是好处。我们一年花这些钱,维持住正常生活水平就行了,你多了有什么用?
如今楼市限购,房子买一套就到头了;我们的外汇管理水平这么高,5万美元都带不走。所以挣钱了基本还是留在了环保行业,投资的人去创业,创业的人顺手做了投资,都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做贡献。
作为一个人,你最好还是有个事去干,持续地干。而且这事让你能投入你的热情。这个事得来劲,这是核心的。
创业肯定有很多痛苦,但是人生就这样了,我不想找特别容易的事干,没劲。我们的目标是想做一个很漂亮的企业,那个东西可能要有运气的成分,也有你个人的命运在里头。现在我们处在这个时代了,假如拓展很快,我们还有机会,如果很慢,又弄了十几年,再换人……我们这代人就没机会了。
这个世界上,一定是有更多的奋斗,应该是99.99%的奋斗,结束得悄无声息,结束得虎头蛇尾,结束得一败涂地,或者是从未停止,也未曾辉煌。这就是创业者必须接受的游戏规则和宿命,个人的奋斗诚然重要,但历史的走向和上帝之吻或许更重要。而你能做的事情只是:不停地渡劫,努力地活着。这样,你的成就可能大一些,还有盖棺定论时,你就能获得你那份定论。创业最痛苦的地方在于,有时候,差一分一毫,就过不去。
其他的,都是失败者的推辞,没啥好说的。你可以说别人德不配位,但收拾他是老天爷的事情,跟你没关系。你可以归因自己于运气不好,但也许你就会不好一世。
环保创业故事,跟别的行业不一样,从不只是从天使、A、B、C、D轮到IPO。环保创业故事,有庙堂之高,也有江湖之远。有激情澎湃,也有恶龙缠斗,有人泥腿子上岸,有人鱼跃龙门,也有上了岸的前功尽弃,打回原形。
好在人生是一个很长的牌局,不是只玩两三把就完事。用现在流行的话说就是长期主义。都喜欢说自己长期主义。如何鉴定真伪呢?就看说的这个人是否内心充盈。总想赚快钱,全世界都欠他的,欲求不满的样子,是不太可能长期主义的。毕竟很多事情,短期一算,tmd,都是赔钱货。
绝大多数没有第一桶金和大后方的人做不到长期主义。这是人之常情。但有了第一桶金的人也未必能做到。长期主义来自于内心的充盈,内心的充盈来自于修行和笃定。
那些赚到钱就停下来的人,我其实也能理解。失败率升高,回报率降低,让一部分环保创业者开始追求现世安稳,拿到钱先想办法挪到自己口袋里再说。
如果创业者真这么想,那他企业的气数就到这里了。或许他还是一直能赚到钱,但环保行业里说起来谁谁谁被人真正尊敬的时候,也别不服气。毕竟,人们或许会羡慕房子多的人,但要说尊重,那还得在别的方面让人心悦诚服。
只要创业,你是否想做一个伟大的环保企业,一个真正的品牌,一个有独特价值的组织,这一系列的问题向你扑面而来。
认清民企身份,找自己的路
“环保创业红利已经没有了”“他们是命好” “那个时代,才有机会” “这是幸存者偏差”。这是一些人对我老板他们那代创业者的看法,有一定道理,也不全对。浪奔,浪流,万里涛涛江水永不休,每个时代的人要抓住自己的机会,眼红别人没用。
这几年,央企、国企涌进来,对已经成名、做大的环保公司造成很大冲击,对环保民企来说,现在确实是个低谷。但是我认为低谷反而是一种机会,原有的商业模式对我们这批人肯定不适合了,打法也不适合了。我们要在新的需求和背景下,探出一条路。
适合我们这类企业的就是细分领域的技术、产品,做的过程中你要有自己价值。央企最强的就是资本和资源,大项目、PPP都是它们的。PPP跟我们这一级别的创业者已经没关系了,别想这事了,前面那批民营的也全让它给害死了,博天、碧水源、桑德、东方园林等,全缴枪了。这个不是我们玩的,那是央企才能玩的,你就只能玩你自己擅长的。央企也得找你,它有资本、资源,那也得干活不是?你只能用自己强项的东西去跟它合作。
不过我到目前为止我还没跟任何央企合作,我很犹豫。我没深入接触过它们,而且跟它们合作不是我这公司的主打方向。我现在的团队和精力主打“一手活”,直接从政府那里做总包,大家已经很忙碌了。
一方面给自己打鸡血,一方面确实感觉到现在大环境不好——地方政府没钱。我们给地方政府干了项目,完成后,给钱给得特别慢,这很要命。打官司也没有用,城管局等本身账上就是没钱,又不能封政府的财政账号。
我现在的客户不是城管局,就是住建局,再不就是水务局,他们也不是耍赖不给钱,只是拖延,因为公务员工资都发不了。你看我在某省有个项目,干完活就给了100万,局长这次换届升了,后面是接任的,没人管你。我真头疼死了。
但我相信总能找到活路的。我的一个朋友,比我早了好些年创业,做工业废水的,也挺难,但后来那些大环保公司忙于BOT、PPP的时候,就把这个工业市场的机会让给他了,他确实别的也干不了。他就抓住这个空隙发展起来了,最起码业绩做到能满足上市要求了。
都说环保行业是吃政策饭,对国家政策过于依赖,咱环保人都有这个毛病。但现在看,哪个行业不受政策影响?你看在线教育行业,现在也是哀鸿遍野。不过也确实不能光靠政策,还是得有技术的硬功夫。
关系当然也是要有的,但是这个要分开来看。有两种靠关系,中国环保市场有哪些公司完全不靠关系?有的是纯靠关系,自己没什么本事。如果有好的技术产品、好的营销策略模式加上关系,那我觉得是很正常的。
我现在可算看清了,民营环保企业太单薄,稍微有一些风吹草动,就纷纷倒下。咱这行业本身就缺钱,咱是技术服务性行业,就踏踏实实地把自己的技术、产品做好。人家央企是亲儿子,亲儿子出现问题,有国家,民企谁给你抗?
想走我原来老板他们那条路肯定走不通了,但是说我们这批人能做到多大,再有什么新的模式,那还要边走边看。关键是要有可持续的现金流。
要说机会,城镇化进程导致人口集中,趋势还有,这点环保需求还在。不过这个城镇化跟以前也不一样了。未来再过20年,基本都是都市圈经济了,一个省的省会是一个都市圈,全国的有几个大的都市圈,基本上是这个格局。地级城市的发展机会都很渺茫,更别提环保了。农村人口可能也一点点变没了,都跑到都市圈里了。
好在中国市场够大,你不管在哪个细分领域能出头,都能活下去。我乐观吧?我是悲观的乐观者。我悲观的地方在于,不会再像以前那样,觉得中国也能出个威立雅、苏伊士,弄它100多年环保。但我还是想在环保行业里,做出一个有独特价值的组织。
你要相信未来,你就不要把责任推卸给过去。也太容易了。容易的事咱就别做了,咱们做一些困难的事。我相信未来,我相信我现在种下善因,就会得到善果。我不再去纠结我今天的这个果是哪里来的。你说的都是对的,你过去很难,但是那又怎么样,你一辈子就这样吗?
管理问题与人的问题
我这公司,现在团队有了基本积累,组织、文化、理念各方面都在成长。做企业是要有个过程的,现在不到50人,骨架很清晰,团队战斗力也很强,但是还要丰富它。现在70%项目是都是团队拿的,业务方面我一点点淡出。企业现在稳稳当当发展是没有问题了,还能按现有逻辑再走3年、5年。
我现在琢磨比较多的是团队激励。首先是我觉得团队的管理方面,认识人、了解人,还是跟你同龄的以及你的年龄前后十年的,更容易一些。
我是70后,那么往前10年,60后的,往后10年,80后的,我容易跟这么一批人形成默契。再往后那就看我的本事了。就是90后的人,我能否把他们培养做成核心骨干,这个要看我的本事,要看企业发展的情况。
我现在还特意观察行业里80后这批创业者,我感觉我们70后也不差。我们自身有局限性,但我们在蹚出新路。我确实特别看好80后,他们这批人最后会有人成长起来,包括XXX他们。这些人各有优势,一开始我都觉得自己混了这么多年,跟他们比有差距,但跟他们接触多了之后,我反而也有更大自信了。
我特别愿意接触新人、年轻人,老人来了就是吃饭喝酒、叙叙旧,但跟年轻人在一起更能促进思考。
管理方面来说,我觉得要让团队里每个人跟企业互动起来,这是个难点。人都是有潜质的,潜质怎么激发出来,和企业彼此认可,互相都有推动,带来双向的进步,这真的很难。
需要设计出一种机制来,你看华为的机制很好,但是我们拿不过来,因为我们这个产业的盈利模式问题,利润算不清,好长时间等到项目关门才好算,这是行业特性。这确实跟别的行当没法比,所以不好说。
团队激励,一说这个都说股权分配,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搞不好反而伤害你的士气。这是另外一个让我费脑筋的事。
有哥们的创业团队也不稳,又走了几个人,他就很难受。还又引入了投资,其实也是不得已,因为公司转不动了,只能这样。我觉得本质上都是团队问题,不能拧成一股绳,大家一起往上冲。我其实也面临这个问题。
我创业目前阶段还行,今年上了个台阶,但是明后年又得上台阶,能不能上去,看我的本事,看我的团队。这是我天天想的问题。我要认识自己,也要认识别人,因为人的善变性是不可把控的。
我现在看着还年轻是吧?但我再创业几年,我的壮年也就基本过去了,燃烧了自己,绽放了光彩,就要考虑激励、传承问题了。不过我是看着前几任老板做事的,有前车之鉴,所以激励、传承问题考虑得比较早,企业刚稳当,我就在想这些事。
这些事应该是伴随着你事业的每一步而不断搭建累积的。你需要一个完整的梯队,你需要浴火的老革命,你需要少壮派,你需要给不想太拼的老人一个降落伞,你需要给后来者一个向上通道,你需要容得下人,如此种种。
取得点成绩后,你总会膨胀,你总会傲慢,你总会由俭入奢,因为你是个正常人。但你得去对抗它,因为你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实现。你不能让自我膨胀遮蔽了环保市场的真相,忽视了危险的敌人,你不能让逐渐骄奢的生活,让你疏离了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