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在近日举行的“2019 E20环境产业圈层总裁闭门年会”中,仍然保留了往年的“环境产业20问”环节,对环境企业家关心的20个问题作专题讨论及预判。今年的20个问题同样分为三大板块:一是变革与机遇,二是竞争与合作,三是高质量发展。
在近日举行的“2019 E20环境产业圈层总裁闭门年会”中,仍然保留了往年的“环境产业20问”环节,对环境企业家关心的20个问题作专题讨论及预判。环节主持人、E20研究院执行院长王立章指出:“2018年的环境变化巨大,世界环境、中国环境、产业环境,包括企业周边的环境都在变化。对于环境企业来说,如何在2019年找准定位、找到让自己行稳致远的金钥匙,意义重大。”今年的20个问题同样分为三大板块:一是变革与机遇,二是竞争与合作,三是高质量发展。
年会现场,重庆市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会长张勇、天津创业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唐福生、重庆市水务资产经营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祖伟、云南合续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文生、广州紫科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云飞、威立雅中国区董事总经理黄晓军、湖南万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明果英、深圳市清研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淑杰、安盟咨询中国总裁兼执行合伙人张平、河北先河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陈荣强、江苏坤奕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谢军英以及中环洁环境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黎媛等12位专家和企业家分享智慧、碰撞思想,针对这20个问题谈了自身观点和看法,一起为2019年环境产业的发展建言献策。
一、变革与机遇
长江经济带大保护的快车怎么赶乘?
重庆市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会长张勇判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明确提出的长江经济带大保护是一个重大的机遇。对于环境产业来说意义重大。对于环境产业来说,需要在“共”字和“大”字上下功夫。大保护有别于传统的环境保护。狭义的环境保护,指的是环境治理、三废治理等。大保护的不同在于:格局更宏大、内容更丰富、参与更广泛。
张勇
格局更宏大。主要是指把大保护与国家的战略、国家的发展目标,以及子子孙孙的长久发展联系在一起。此外,共抓大保护这个概念,虽然总书记是对长江经济带发展来讲的,但是对西北发展、东北发展、京津冀的发展,或将发挥一定的借鉴作用。
内容更丰富。大保护不是简单的末端治理,而是要体现在“两山”及“两化”理论中,两山指的是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 “两化”指的是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大保护在这些方面暂未破题,有待于环境企业来努力。
参与更广泛。从中央到地方、从央企到民企,均参与到了大保护行动中。去年12月26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三峡集团要发挥骨干作用,于是三峡专门成立了生态环境集团;在民企层面,也有着诸多机会。此外,2018年12月7日,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一起,会同E20环境平台、三峡集团等,在重庆一起建立了“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产业协同发展机制”,为长江大保护添砖加瓦。
如何重新看待市政市场、工业市场、民用市场?
威立雅中国区董事总经理黄晓军在现场表示:“大家都说2018年是这前十年最好的一年,也是最坏的一年。为避免下半句成为现实,我们需要整装再出发,用新的视角去解决问题。总体来说,我们需要在一些模式和技术上加以突破和创新。”
黄晓军
黄晓军认为,2018年经济下行,也是环境产业深刻调整的时期。在市政相关板块,还应继续发挥PPP模式的优势,2019年或许是PPP模式的回归和纠偏;工业方面,很多企业都在倡导第三方服务,希望国企央企能够摒弃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想法,把相应业务和节能减排任务交给专业企业;农业方面,可能暂时还没有人把它当作一个市场,但是时候把农业治污问题提到新高度了,也许可以探索出除政府购买服务以外的治理模式。
从技术角度来说,黄晓军认为,不仅仅需要某一段的技术,更需要打通上下游,进行资源整合。从解决模式、解决方案来说,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应该水气固联合在一起,做一个完善的解决方案,同时走上资源重整的道路。在任何行业,假如做不到产业领先的话,一定要进入某个细分领域,作为领军企业;假如愿意做跟随者,也应该跟随着领先企业,找一个合适的空位扎根下去,然后逐渐成长。
环境产业的未来业态是什么,是谁的未来?
对于这个话题,天津创业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唐福生在现场提到:“不知道各位嘉宾注意到没有,近两年中央政治局组织了两次集中的学习,其中一个题目是国家的大数据战略,另一个是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唐福生
在习总书记主持集中学习的时候,提到要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在此大背景下,唐福生认为,作为环境企业,必须要思考如何顺应潮流,如何在产业中体现出数字经济的理念。“打一个比方来说,以前的环境产业,水气声渣,主要都是基于投资、建设、运行。但随着数字经济的普及和发展,除了需要具备传统的能力之外,可能还需要自动化、互联网、物联网,以及数据平台的运营管理。”唐福生畅想,如水环境领域,将来很有可能会出现城市水资源综合运营商,涉及原水、供水、污水、中水以及过程当中的污泥等细分领域。通过什么样的平台才能把这些整合起来,从而有效地为城市发展提供系统性的解决方案?对此,唐福生认为,将来是能够顺应数字经济大潮流的企业的未来。
未来环境治理的特点是什么?
广州紫科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云飞认为,需要从几个层面来探讨。
从宏观层面来看,未来的环境治理与规划架构有关系。水固气渣是一个大生态,做某一项治理的企业需要考虑如何成为生态的一部分。从技术层面来讲,应当是制度化、智慧化、平台化、个性化,包括智慧水务、智慧固废、智慧大气等发展方向。只有使用大数据手段,才能实现全流域、全生态的常态化。
李云飞
对照未来方向,李云飞认为,当前还存在诸多问题。“国内环境产业处于春秋战国时代,跑马圈地,利润越来越薄。这种情况下,怎么来发展技术?怎么做到术业有专攻?我想这个时代肯定是慢慢的会过去。当前资本的冲击使大家感到寒冷,寒冷期可能还有持续一段时间,这正是我们坚守初心、练好内功的时候。”
湖南万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明果英从固废角度阐述了自己对未来环境治理特点的看法。他认为,3-5年内,固废领域将出现伴生或者跨界的现象。
明果英
“万容就是从再生资源行业跨界到垃圾治理行业来的,做分类做了几年,没什么起色。而最近长沙的三四个县市的垃圾分类再生资源的标,我们都中了。为什么?因为我原来就干再生资源的,在汨罗、郴州有十几个企业,七大类废旧物资,有六大类我们可以自己消化,因而在这个行业遇到再生资源大标,我们就有优势。这就是跨界产生的体会。”
明果英透露,万容正在做农村及偏远地区的垃圾治理,把农村分散式的垃圾用分布式预处理方法,做成热值达到4000左右的垃圾衍生物,卖给焚烧企业。同时找到了一个做冬季取暖的企业进行合作,与供暖行业一起成长。“未来的企业将各有各的特点,跨界和伴生是一个显著趋势。”
怎样把握环保督查带来的机遇?
江苏坤奕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谢军英表示,作为一个专注于垃圾渗滤液及工业领域高盐高有机废水处理系统集成设备的企业,在环保督查后,感受到了两点明显的变化:一是家附近闻不到化工的味道了;二是企业生产的污水处理系统已经供不应求了。对此,谢军英总结:“督查给我们最大的感触是,监管部门需要短平快地去解决问题,这必然要求在技术和产品上的领先实力才能经受得起环保督查的严苛标准。”
谢军英
为适应新机遇,坤奕环境引进了德国Rochem GmbH的高压膜组件,并且坚持自主研发应用在更多工业领域的创新技术。在此过程中,谢军英总结,无论是装备还是服务,都需要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能够在供应链的一环中让企业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二、竞争与合作
国企混改,民企被混改,两者如何共生共赢?
长期以来,重庆水务在合作及混改方面有着诸多实践,在总裁年会上,重庆市水务资产经营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祖伟分享了混改中的一些心得。他表示:“作为国企,有优势也有劣势,如存在企业内生动力不足等。在混改过程中,还有很多问题还没有破题,需要不断探索。”
李祖伟
在与苏伊士的合作中,李祖伟感受到,苏伊士作为全球五百强的环境企业,在技术、标准、管理方面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在重庆水务旗下的三峰环境从国外引进德国马丁公司技术、以及卡万塔联合运行的十多年里,也同样吸收消化了对方在在运行管理方面的规范化经验。
李祖伟总结,在过去市场信号不强的时候,苏伊士进来后,通过政府特许、企业经营、政府定价的模式,做的很好。而在下一步,则需要思考如何市场化的问题,面临体制机制、国企改革等显示条件的影响。他认为,环境产业是一个不完全竞争的市场,有着特许经营性质,因而探讨政府、市场、企业的边界尤其重要,这也需要一个过程。“我觉得还是要完善我们的体制机制,继续走市场化的路。”
什么样的公司弯道超车的可能性更大?
安盟咨询中国总裁兼执行合伙人张平认为,要做到弯道超车,需要依靠技术红利。他提到:“在咨询工作中,为一家英国公司融资,做UV-LED消毒,当时,在国内不太被看好,但在国际上非常受认可。目前国内喜欢抓热点和痛点,不太关注前沿技术,这个偏好或许可以稍作改变。” 在技术领域,张平认为目前受关注的有几种模式:一是细分行业龙头企业技术;二是以市场换技术;三是以资金来买技术。“总而言之,技术的红利一直存在。只有那些有定力的公司,才能得到时间的礼物,得到弯道超车的机会,机会永远存在。”
张平
河北先河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陈荣强在现场表示,先河环保便是弯道超车的典型。在2018年的资本寒冬下,先河环保继续收获了20多亿的营收。如何在市场遇冷、竞争激烈的条件下进行超车?陈荣强认为,主要靠创新。他介绍,先河环保布局三次转型创新。全力实现弯道超车:第一是借助物联网、互联网、传感器等技术,形成天地空一体化的监测网,将环境管理的触角延伸到各个污染源头,使政府的管理手段从“人防”,转向依靠精准监控技术进行实时监控预警和分析。这次创新,使得先河环保在环境市场的份额得到了持续增长。第二次转型,是先河环保将自己的主业从生态环境监测设备生产和制造商,转型成为面向地方政府的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咨询商。目前,已与45个城市达成管理咨询服务合作,通过大数据分析研判,诊断环境问题,提出有效的治理手段和方法,为当地政府环境达标的提供有效科技支撑,为用户的环境减排提供了实实在在的治霾措施。第三次转型,是公司向全产业链综合服务商的转型,通过多年来对生态环境的治理经验,公司判断,环境监测是手段,源头治理是根本。陈荣强表示:“真正的蓝天、白云、清水、绿岸,需要靠源头的控制和治理,先河环保以VOCs有机废气治理和农村分散污水治理、黑臭水体治理作为下一步的技术重点,以期在新的形势及机遇面前,能够走得更远、走得更稳、走得更强。”
陈荣强
第一次转型,是借助物联网、互联网、传感器等技术,把大气环境监测装到所有源头处,使各处的监督不再依靠人工,只需通过软件即可操控。这次创新,使得先河环保在2016-2018得到了持续增长。第二次转型,是先河环保将自己的主业从生态环境监测、设备、生产制造转型,转型成为面向地方政府的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咨询商。目前,已与45个城市达成管理咨询服务合作,共收到过35份地方政府发来的表扬信。第三次转型,是公司向全面生态环境综合运营商的转型,以期在新的形势及机遇面前,能够走得更远、走得更稳、走得更强。
三、高质量发展
中小企业该怎样应对环境变化?
深圳市清研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淑杰认为,中小企业之所以能够生存下去,肯定是解决了某一个细分市场的某些关键问题。因此,不管环境怎么变化,企业应当以不变应万变。其中,不变的就是企业创造价值的本质。“自强才能不息,强我才能利他,利他才能共赢,共赢才能生态。中小企业永远要立足于一个核心价值的创造,保持自强,为大型国企、央企、上市公司提供不可替代的价值创造。”
刘淑杰
云南合续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文生认为,在外部环境不佳的情形下,中小企业的首要原则就是用种种手段使自己活下去。他举例:“合续环境就是一个希望把农村分散式污水处理设备标准化做好的中小企业,在E20的圈层中属于C方阵。C方阵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资金问题,资金问题的核心是应收账款的收回。在此情况下,为使业务发展健康发展、消除天花板,合续环境在2017年做了一个非常痛苦的决策,设计了发货前收款70%的交易模式。也非常感谢这两年客户的理解和支持。但即使这样,现在公司还有一个亿的应收账款。自身造血和应收账款收回,是当前活下去的最有效手段。在此呼吁AB方阵对于CD方阵企业要支持合理的交易条件,这样他们才能健康发展,从而为客户创造更多更好的价值。”此外,李文生提到,另一个重要问题是思考如何打破惯性。无论是企业自身定位还是发展目标,都需要打破局限思维。
李文生
中环洁环境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黎媛表示,自己在近一年内,身份发生了转变。随着从一个中小企业掌门人变成了一个有一定规模企业的总经理。目前中环洁成为中信产业基金控股的企业,每年营收将近9亿,已不再算是小企业,陈黎媛也得以从“过来人”的角度来讨论中小企业的成长法门。她表示:“从东家变成了掌柜后,心态发生了很大变化,东家压力很大,说了算;变成掌柜后,我再也不考虑项目投标钱从哪来了。卸掉压力后,我变得很忙很忙,所以中环洁有了今天的成绩。中小型企业该怎么应对政策变化?我自身的感受是,先自己加油干,如果资本看上了你,哪怕给你一点点嫁妆,就跟他走吧!”
陈黎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