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日,在生态环境部新闻发布会上,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刘长根介绍,从2019年开始,将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完成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例行督察,将适当拓展督察范围,视情将有关部门和中央有关企业作为督察对象。
2018年5月和10月,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组分两批对全国20个省份开展“回头看”,重点聚焦第一轮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情况,严厉查处一批敷衍整改、表面整改、假装整改及“一刀切”等生态环保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进一步压实地方党委、政府生态环保责任。
2018年,两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共计受理群众举报96755件,合并重复举报后向地方转办75781件。截至12月20日,绝大多数群众举报已办结,其中,责令整改43486家;立案处罚11286家,罚款10.20亿元;立案侦查778件,行政和刑事拘留722人;约谈5787人,问责8644人,直接推动解决群众身边生态环境问题7万余件。
此外,督察组除及时公开“回头看”总体安排、要求地方每天公开边督边改情况外,还进一步健全边督察、边整改、边公开的工作机制,针对“回头看”督察中发现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及时对外公开。两批“回头看”已公开典型案例103个,指出存在的问题,分析背后原因责任,有效传导压力,倒逼整改落实。
“但是,中国生态环境问题十分复杂,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需要一个过程消化解决,不可能一蹴而就。”刘长根介绍,一些地方发展理念问题还远未转变,对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处理不当;一些地方习惯习惯于过去的做法,能拖则拖,得过且过,没有真抓实干,没有动真碰硬,生态环境治理中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比较多见。
对此,生态环境部表示,下一步,将着力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推动高质量发展。并进一步压实地方党委、政府生态环保责任,不断推动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向纵深发展。
同时,刘长根还在发布会上透露,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即将启动。具体来看,从2019年开始,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完成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例行督察,再用一年时间完成第二轮督察“回头看”,不断夯实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
刘长根称,在第二轮督察中,将适当拓展督察范围,视情将有关部门和中央有关企业作为督察对象。同时,继续探索创新督察方法,加大卫星遥感、红外识别、无人机、大数据等技术应用。
“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将紧盯督察整改落实,针对重点问题咬住不放,不彻底解决绝不松手。”刘长根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