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E20研究院测算,从2018年起,后“十三五”期间村镇污水处理市场剩余空间超1200亿元。未来,农村污水处理市场,将会如何发展?这里,笔者综合相关资料,仅从个人角度,对行业未来发展做一点判断,供大家参考,欢迎交流。本文刊发于《世界环境》2018年第4期(总第173期)。
《2016年城乡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全国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的建制镇比例约28.02%,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的乡比例仅为9.04%。农村污水治理任重道远,发展空间巨大。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更是着重强调要加强农村环境治理,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工作内容。《全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十三五”规划》中规定,到2020年,新增完成环境综合整治的建制村13万个,农村污水处理率达到60%。据E20研究院测算,从2018年起,后“十三五”期间村镇污水处理市场剩余空间超1200亿元。
未来,农村污水处理市场,将会如何发展?这里,笔者综合相关资料,仅从个人角度,对行业未来发展做一点判断,供大家参考,欢迎交流。
因地制宜,强化生态化治理
当前农村污水治理在标准、资金、模式、技术、运维、人才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而首当其冲的是资金不足问题,所以农村污水治理一定要考虑农村财力薄弱、农民经济承受能力偏低的实际情况,在技术选择上,不能追热点,哪个技术热就用哪个;也不能唯效果论,片面追求高标准、高目标,而是要因地制宜,综合区域生态现状、目标,以及技术与经济等多方因素,否则就会造成资金浪费,治理效果也适得其反。
对于农村污水处理技术要求,行业普遍的看法是:工艺简单易维护、抗水量负荷的冲击、低能耗。2018年一号文件也强调要积极推广低成本、低能耗、易维护、高效率的污水处理技术,鼓励采用生态处理工艺。
据了解,生态处理工艺能够很好地结合广大农村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如当地的废塘、滩涂、废弃的土地,基建投资低;运行过程无需投加药剂,运行费低;污泥产量少,适当处理还能够达到农业回用标准,减少了二次污染;工艺运行相对稳定,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利于污水稳定达标排放,出水可以直接回用于农田灌溉或农村杂用水。国内外用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工艺主要有人工湿地、地下渗滤、人工快渗、生态塘。
当然单元技术往往都有一定局限性。目前,国内外一般都有由不同技术组合而成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形式。靠近城市的城镇或村庄生活污水可以并入城市集中式污水处理厂,远离城市的村庄因其独立性和分散性等特点,可以灵活组合生物+生态处理技术,如“化粪池+潜流式人工湿地”工艺的庭院式污水处理技术或“强化一级处理+生物处理+人工强化生态净化”工艺的分散式处理技术等。
据报道,2008年江苏省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苏南地区多采用生物+生态的污水处理技术,苏中地区多采用一体化工艺,苏北地区采用接触氧化/人工湿地生态塘组合工艺应用较多。浙江省在2014年全面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67个县(市、区)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约80%的设施采用了无动力厌氧+人工湿地处理技术。
E20研究院最新研究就小集中及分散式污水处理技术的主流应用做了相关分析,具体如下图:
如图显示,无论是小集中还是分散式污水处理技术,占据了最多比例的是生物膜法,综合工艺位列其次,其中纯粹的生态处理工艺人工湿地法仅在分散式污水处理技术里占据2%的市场份额。在市场向好和国家大力指引下,生态综合工艺和单独的生态工艺肯定会有更多的增长空间。
经济性考量促进区域打包&一体化发展
农村污水处理本身规模小、项目相对分散、管网成本高,村村分散建设运营,不如稍大区域打包来得更有效率,能更好地实现规模效益,让参与企业获得更多发展动力。
而从市场的角度,农村环境治理在水污染治理之外,也有了更多要求,如农村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也不再局限于项目建设运营,取而代之的是延伸至城市供水管网覆盖,很多村镇在生活水污染治理的同时,也有垃圾治理、河湖水体修复等综合需求。
对于企业来说,随着市场的发展和政府的支持,更多具有资金实力和技术实力,管理能力强的大企业进入农村污水市场,它们也希望从末端治理,向规模治理、综合解决方案,以及水生态系统修复等综合性环保服务延伸。在村以上的更多区域实施区域打包,可以更好地实现规模效益,也有利于企业统一组织专业人才进行运维管理等。
2012年,桑德国际中标长沙县18个乡镇污水处理集约化、区域联治,开创了中国乡镇污水治理先河。随后更多的环境治理企业采取区域打包模式,攻城略地,如2014年,桑德打包托管运营重庆九龙坡区所属的环境项目2个市政污水厂和14个乡镇污水厂项目;2015年初,首创股份与余姚城投集团签署合作协议,打包运营全市22个乡镇街道、166个行政村、14.7万户农户的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成为全国首个以县市整体打包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2015年,中国中车股份收获常熟市农村分散式污水处理PPP一期项目,总共涉及常熟市330个自然村的生活污水收集治理……
区域打包之外,在一些核心建设环节,比如管网建设方面,以前项目都是厂网分离的,污水处理厂由企业投资,管网由政府来管,但很多地方的行业主管部门,以及各地的乡镇政府,没有人员,也没有实力运营管网,落地的农村管网项目比较少。现在有些地方开始鼓励厂网一体化,北京已开始尝试把农村污水处理厂和管网进行整体PPP运作,责权利分开,招商一起。
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采取管网一体,包括做统一招标,统一以县域打包的形式来进行污水治理,农村污水市场的标准化、规模化也日益发展提升。
在具体设备方面,基于我国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以及一号文件的引导,在合适的条件下,农村污水集中治理将成共识和主流方式。而基于农村发展的现实,分散式农村污水处理设施也仍将有很大的市场空间。结合我国农村污水处理的现状及问题,操作简单、自动化程度高、管理简单的百吨级规模的一体化处理装备或将更受青睐。
信息化、智能化破解运维难题
生态化工艺和区域打包解决了农村污水的技术和模式问题,但要确保已建成的农村污水治理工程设施长期稳定运行、持续发挥效用,还需要进行长效运维管理。
农村地广人稀、人口分散,项目后期维护比较困难。笔者数年前曾经考察过北京部分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因为每个村单独安排人员驻场成本太高,维护基本采取的是运营企业委托村里人力进行不定时监测,有问题及时通知,配合以公司专业人员定期巡检等方法进行。这样的方式既费时费力,又很难保证效果。
而当下火热的“互联网+”无疑为农村污水处理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利用云平台、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收集、整合和展示区域内农村环境治理设施运维管理的各环节数据,包含远程监控,图像视频,运维监督,监察巡检,故障统计,治理报表,统计分析、考核填报、信息公开等,并实现智能手机客户端的管理监控,成为新时代,互联网+传统农村污水处理的美好场景。这种信息化、智能化运维管控手段无疑可以解决行业痛点,节约运维成本。所以,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正成为行业发展的共识。
桑德集团、首创股份等行业大佬,以及在分散式农村污水处理方面行业领先的宁波正清环保等都陆续建设了自己的农村污水信息化、智能化系统平台(具体结构见下图),实现了管理机制标准化、管理过程流程化、运行情况可视化、故障分析智能化、问题跟踪自动化、质量评估数字化,基本解决了终端无人管、不会管的人员和技术问题,并有效节省了运维管理的成本。
两年前媒体报道,杭州西湖区建成了农村生活污水智能化管理平台:终端设施出问题,预警就会直接发到服务站点的运维工作人员手机上,10分钟内处理问题。第三方运维公司的处理率和出勤率,直接呈现在智能化管理平台上,接受区级部门考核,考核结果和当年的服务费用挂钩。通过运维平台的智能化管理,西湖区已落实整改问题128个,基本实现一网统管、一图可看、一表可查。目前,西湖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终端设施正常运行率和水质监测合格率,都到达了95%以上,不得不说与此系统关系重大。
成本方面,据农村污水处理智能化解决方案提供商介绍,小型农村污水处理厂应用该系统后,每吨污水可以节省处理成本0.7元。具体数字是否可信暂未可知,但相信随着信息化、智能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普及,其分摊成本自然会越来越低。基于农村污水治理的现实,这种发展必将成为未来趋势。
市场竞争将加剧 集中趋势不可避免
如前所述,据E20研究院测算,“十三五”期间村镇污水处理市场空间超1200亿元,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虽然市场仍存在诸多问题待解,但如此大的机会自然也引发无数企业关注,在城市水务之外,诸如北控水务、桑德集团、首创股份、碧水源等行业巨头也都涉足农村水处理市场。根据E20研究院数据中心最新统计,截至2016年底相关企业的市场占有情况如下表:
村镇小集中污水处理运营总规模万吨以上企业排名(单位:万吨/日)
数据来源:E20研究院数据中心 制表:张晓娟 顾春雨
村镇分散式污水处理运营总规模3000吨以上企业排名(单位:万吨/日)
从图表中可以看出,已中标村镇污水处理项目总规模排名前十企业仅占整个市场的6%,而市政污水处理排名前十企业市场份额达30%以上,农村污水处理的集中度尚待发展。而从小集中和分散式企业排名来看,也可看出前十企业间的差距也是十分巨大,北控水务总规模是博世科总规模的近20倍,而宁波正清则是博汇特的近110倍,整个市场尤其是分散式污水处理市场尚未形成有效竞争格局。
随着农村环保意识日益增强,政府愈加重视,产业竞争必将加剧。事实上,从当前的市场发展状况来看,区域打包和一体化等均要求企业具备更强劲的实力,延伸产业链条、强化技术储备,也就成了农村污水处理行业翘楚们抢占市场先机的重要手段,尤其在目前背景下,大企业显现出明显的优势,未来产业的竞合并购潮肯定加剧,企业也将日益集中。
本文作者
谷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