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华涌位于广州市海珠区,是海珠湿地二期、三期流域的主要河汊。以往,周边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就大量排放,河涌发黑发臭,居民苦不堪言。不过,经过一番治理,现在的土华涌已经旧貌换新颜,涌水清澈、绿化漂亮。
类似土华涌的转变,各地还有很多。清澈的河流、秀丽的水塘,会给人们增添亮丽的风景。反之,如果是臭水横流,则会让附近居民不堪其苦。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着实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直接影响到人们对生态环境质量的感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消灭城市黑臭水体,还老百姓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景象,各地将如何攻坚?
制图:蔡华伟
《意见》提出,到2020年,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达90%以上。鼓励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城市建成区尽早全面消除黑臭水体。
今年5月,生态环境部启动2018年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环境保护专项行动。生态环境部水环境管理司相关负责人表示,2018年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环境保护专项行动,是提升城市百姓满意度和获得感的具体措施,也是补齐城市环境基础设施短板和改善城市水环境质量的重要途径。
据了解,今年5月上旬起,生态环境部联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成32个督查组,对30个省(区、市)70个城市先后开展3批次专项督查,截至目前,已全部结束。第一批和第二批督查组对地方上报已完成整治的739个黑臭水体进行现场检查,其中57个为未消除黑臭,占7.7%。此外,督查组通过查阅地方黑臭水体整治方案、核实举报信息以及扩大巡河范围,发现一些地方存在尚未向国家上报的黑臭水体,包括:广州102个,深圳80个,无锡18个,扬州14个,东莞12个,上海11个,贵阳4个,南昌3个,芜湖2个,北京、天津、太原、福州、成都、昆明、南京、武汉、随州各1个。
督查组根据《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文件要求,按照2017年底前,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消除比例不低于90%、其他城市按本省分配消除比例进行评估。在第一批和第二批被督查的46个城市中,25个达到了治理目标,21个未达到治理目标。
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对3个批次的督查情况进行梳理,印发督办函,把专项督查期间发现的问题移交地方,要求限期整改并向社会公开,实行“拉条挂账,逐个销号”式管理。
生态环境部水环境管理司相关负责人透露,从督查情况看,黑臭水体治理存在3个主要问题:一是控源截污不到位。督查期间发现存在控源截污不到位方面的问题共5大类339个,涉及176个水体(占上报已完成整治水体总数的23.8%)。控源截污不到位主要体现在:存在非法排污口、城镇污水管网不配套、污水处理能力不足、截流的污水未经处理异地排放、雨污合流等方面。另外,督查还发现部分企业存在超排、偷排,建成区外污染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也是影响黑臭水体治理效果的重要原因。
比如,驻安徽省督查组就发现,安徽省芜湖市港湾路明渠多处河段存在黑色底泥翻泥现象。主要原因为城中村韦岗村地势较低,雨污混接问题严重,内部改造难度大,污水截流系统未能有效发挥效用,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雨季溢流问题,导致港湾路明渠水质存在间歇性反复。
二是垃圾收集转运处理处置措施未有效落实。现场督查发现50个黑臭水体(占上报已完成水体总数的6.8%)河面存在大面积漂浮物,109个黑臭水体(占上报已完成水体总数的14.7%)河岸存在大量随意堆放的垃圾,部分垃圾堆放点管理较差,垃圾无人清理,垃圾渗滤液随雨水进入河道污染水体。
比如,驻湖北省武汉随州督查组发现,武汉市江岸区黄孝河明渠全长5.4公里,检查时共发现面积大于5平方米漂浮物7处。在黄孝河明渠两岸范围内,发现多处垃圾堆放点,缺乏清理、随意堆置,其中在黄孝河明渠入府河右岸堤坝上弃置有混合生活垃圾的大量渣土,长度200米左右,无法说明来源及处置方式。
三是内源污染未得到有效解决。督查期间发现25个城市存在内源污染治理问题,有的重污染底泥未得到有效清除,完成整治的河道仍然存在大面积翻泥现象;有的清理出的底泥随意堆放,未进行规范化处理处置,极易造成二次污染。
比如,驻广东省深圳督查组发现,深圳宝安区的沙井河水体感官黑臭,全河普遍存在底泥上翻、冒泡现象,内源污染问题有待解决。
驻广东省广州东莞督查组发现,广州市大陵河上游部分河段存在多处翻泥现象,甚至在硬底化的破损处也翻泥,表明采用硬底化处置方式,前期淤泥处置工作存在不足,在底泥未清除或未清彻底的情况下进行硬底化覆盖,无法达到长期治理效果。
黑臭水体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意见》中明确了多项任务:实施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加快补齐城镇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短板,尽快实现污水管网全覆盖、全收集、全处理。完善污水处理收费政策,各地要按规定将污水处理收费标准尽快调整到位,原则上应补偿到污水处理和污泥处置设施正常运营并合理盈利。加强城市初期雨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有效减少城市面源污染等。
而从以往经验看,也只有综合施治,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广州市海珠区土华涌的转变就是这样实现的。海珠区先是实施土华涌截污工程,新建污水管5152米,新建直立式堤岸1866米,新建生态堤岸997米,新建人工湿地1座,有效解决了土华涌沿岸没有污水管道、污水直排入河涌的情况;对沿线323个排污口进行全面摸查,逐一确定整治措施,污染物的排放大大减少;迁移非法船只,清拆临涌违建,河涌沿岸面貌焕然一新;升级周边绿化和设施。
位于武汉市洪山区的东杨港河道,也曾面临周边污水进入河道,河道底泥淤塞严重、排水不畅,水体无自净能力,水质较差等问题。
2016年,洪山区对东杨港河道黑臭水体制定了整体治理方案。治理工程多措并举,生活污水全截污,封堵沿线污水管,将上游雨污水分流;内源污染全清理,将常年沉降至渠道底层的淤泥清理干净,打造植物型护坡,利用植物发达的根系发挥深根锚固和浅根加筋的作用;面源污染全控制,利用生态岸坡、植草沟、雨水花园、透水铺装等海绵措施,净化初期雨水。东杨港河道目前水质由黑臭变为总体接近四类地表水标准,远期达到三类地表水标准。
整治黑臭水体还需要锲而不舍地努力,在长效管护上下功夫。
比如,上海长宁区的新渔浦,以前黑臭河段(淞虹路桥—协和路桥)长度0.5千米,被列为住建部重点督办河道。2016年,新渔浦黑臭河道整治工程完成后,长宁区抓紧落实长效机制建设,包括标准化管理机制、市场化运作机制、河道巡查机制、社会监督机制等。长宁区环境监测站监测结果显示,新渔浦2017年平均水质达到地表水四类标准。 (原文标题:让黑臭水体无处容身,《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