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君: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最大亮点是什么?释放了哪些信号?
李佐军:最大亮点是明确了今年的经济目标:GDP增长6.5%左右,CPI涨幅3%左右等。
报告主要释放了如下信号:第一,中央政府对经济增长规模、速度的要求有所降低,更多强调要提高经济的质量和效率,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信号。第二,明确了工作重点,即要按照十九大已作出的部署,重点打好三大攻坚战。第三,财税政策主要强调了加大减税力度、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货币金融政策继续强调稳健中性,要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E君:今年GDP为什么会沿用去年的目标?如何评价当前中国经济环境?
李佐军:之所以继续将6.5%左右作为GDP增长目标,主要是考虑到我国经济仍处于增速换挡过程中,发展阶段转换还没有最终完成,经济风险尚未完全化解。将GDP增速目标定为6.5%左右,说明低于6.5%也是可以接受的。
按照计划,2020年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GDP要比2010年翻。据测算,未来几年GDP只要平均增长6.3%左右就能完成翻番目标。所以,现在适当降低GDP增速目标,不会影响2020年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达成,而且会有利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能。
反之,如果我们把GDP增速目标定得过高,激励各地都去追求GDP增速,就会延误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能。所以,我们开始适当弱化GDP总量和增速,而更强调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率。
目前,经济仍然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也面临提高经济质量、优化经济结构、培育经济增长动能的压力。毋庸讳言,部分地区GDP水分是存在的,但一些沿海发达地区也存在瞒报GDP的情况。从行业来看,有些工业行业存在虚报情况,但一些服务业则存在漏报情况。
E君:我国要实现制造强国的目标,需要做出哪些努力?
李佐军:建设制造强国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就是为了建设制造强国。近几年中央强调振兴实体经济,也是为了建设制造强国。怎样建设制造强国呢?
首先,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当前,制造业发展面临的主要任务是转型升级,而转型升级要通过技术进步、技术创新来实现。特别是运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的技术对制造业进行改造提升。
其次,要充分发挥好制造业企业的作用。制造业的发展要靠企业来实现,所以要对企业制度进行改革,以提高企业竞争力,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三,要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创造发展环境最重要的是要降低制造业企业的成本,包括融资成本、物流成本、电力成本、税费成本、制度性交易成本等,从而增加企业的盈利空间,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E君:报告中提到“产学研用协同”,过去国内也做过一些探索,但成功案例不多,这次重提,在这方面还能做哪些新的探索?如何避免以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李佐军:做好“产学研用协同”,最主要的是要发挥好企业在其中的主导作用,因为教育、研究只有落到企业的生产经营层面才能产生实际效果,只有通过企业向消费者提供实实在在的产品或服务,才能达到最终目的。也就是说,“研”“学”只是手段,通过企业的“产”行为,满足市场的需要,才是目的。
目前,“产学研用协同”之所以还没有做到位,与科教体制改革滞后有很大关系,所以要继续深化科教体制改革,解决“研”“学”与企业“两张皮”的问题。同时,还要解决好广大科技研发人员、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问题,只有调动他们参与市场的积极性,才能实现“产学研用”的协同。
E君:报告强调,中国经济要由高速度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对传统企业的挑战是否更加严峻?
李佐军:是的。传统的高污染、高消耗、高排放、附加值比较低、没有形成新动能的行业或企业会遇到比较大的压力和挑战。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这类行业和企业的生存空间会相对缩小,甚至会面临淘汰的命运。
E君:报告中特别提到“优化营商环境”,这意味着什么?
李佐军:营商环境实际上是企业经营发展的整体环境,这个环境要靠推进各个方面改革、靠政府为企业创造良好环境来实现。
“优化营商环境”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对企业家释放出积极信号。企业的发展需要好的营商环境。
一方面,要通过改革为企业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与企业营商环境有关的改革主要有企业改革、政府“放管服”改革、产权制度改革、垄断行业改革、财税体制改革、投融资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等等。
另一方面,政府还要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软硬环境。其中,硬环境包括基础设施环境、生活设施环境、生态环境、园区环境、产业配套环境和要素市场环境。软环境包括法治环境、政务环境、政策环境和人文环境。同时,企业与政府之间形成“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也是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E君:企业家未来最应重点关注哪些方向?
李佐军:建议企业家应重点关注如下几个方向:
一是消费结构升级的方向。消费结构以前以“吃穿住行用”为主,当前和今后“学乐康安美”新五大需求越来越重要。关注消费结构升级的方向,就能抓住未来的市场需求。
二是技术进步的方向。特别是信息化、智能化的方向,要关注这些新技术带来的各种机会和挑战。
三是绿色低碳的世界潮流。也就是说,要按照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符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方向去选择产业和产品,这样才能避免受到各种政策的限制。
四是政府政策鼓励的方向。特别是要关注国家“十三五”规划、十九大报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两会政府报告中的重大政策,及其中提到的要重点鼓励支持的产业。
人物简介:
李佐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著名经济学家,经济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员,人本发展理论创立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15年发展中国十大年度人物。
华中科技大学、湖南大学等校兼职教授,同时兼任多个学术团体职务,被多个地方政府聘为顾问或首席专家。
博士师从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研究员,硕士师从国际著名经济学家、发展经济学奠基人张培刚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