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一到周末,华如龙就带着老婆孩子回老家度周末。因为前不久,老宅里修建了卫生间,媳妇乐意回老家了。
华如龙老家在浙江省临安市板桥镇上钱村。这片青山环绕的山坞,宁静恬淡,是都市人向往的世外桃源。而早些年,从这里进城的年轻人,不愿回乡待上一晚,“囧”事之一便是如厕。
上钱村80%的村民住的是老房子,前些年,不少村民还是拎马桶如厕。“孩子们回来,说别的都好,就是上厕所不方便。”华如龙69岁的老母亲洪云霞说。2014年,一项惠及全市农村的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建设在杭州临安全面启动, “政府给村民每户人家都装了化粪池。儿子一听说非常高兴!化粪池一埋好,他就在老屋里修一个卫生间。”
杭州临安城市污水处理一厂通过“植物水军”净化污水,实现污水脱氮除磷。
金凯华摄
临安地处浙西山区,80%为农村人口。考虑到部分村庄地广人稀的现实,临安的农村治污,不是一哄而上复制集中纳管的“城市模式”,而是制定了“一户一策”的思路,依照各村各户的实际,搞“私人订制”,分别采取“集中纳管”“联户治理”和“单户治理”三种治污模式。洪云霞和她的邻居们享受的就是“单户治理”。通过配套建设“化粪池+渗水井”“化粪池+户用人工湿地”,或修筑沼气池等模式,实现污水的净化治理。随着最后一批农村治污工程的陆续竣工投运,前不久,临安全市287个行政村已实现改水改电和污水治理全覆盖,惠及全市80%的农户。
作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级生态市,近年来,临安不惜重金打造“城、镇、村三级治污”体系。到目前,已累计投入近20亿元资金,建成一座城市污水处理厂、13座集镇污水处理厂、近2000个污水处理设施,在临安城乡构建起无盲区、无死角的三级治污体系。正是凭借城、镇、村三级治污的全覆盖,临安市被国家住建部评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城市(治污专项)。
临安城市污水处理厂是环保部重点减排项目。它最大的亮点是采用“植物水军”脱氮除磷,使排入青山湖的尾水一年减排了219吨氮、11吨磷和438吨COD(化学需氧量),优于国家城镇污水污染物排放一级A标准。
近几年,临安还陆续对集镇污水处理厂实施一级A提标改造,成为浙江省唯一一个集镇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全提标的县市。
污水治理是一项长效工程。硬件设施建好之后,关键还在于后期监管。临安充分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新手段,实时了解和监控污水处理设备运行情况。
“我们对全市具备一定规模的污水处理设施进行数据监控。”临安市规划建设局工作人员黄奇云介绍。在农村生活污水运维指挥中心,工作人员随意点击某个镇某个村,该村污水管网的布局、线路、走向、处理终端集镇的具体位置、采用何种处理模式等等都能详细显示。只要出现异常,该系统就会报警,工作人员的手机就会收到短信。这个系统让工作人员装上“千里眼”,不需要到现场就能知道终端运行情况。而这样的“智慧治污”,也在临安13个集镇污水处理厂同步推广。
为了配合“智慧治污”数据平台的建设,国网浙江临安市供电公司配合对527处无动力治污点进行电力线路改造,为数据监测系统提供电源。同时成立工作组,定期巡视设备、线路运行情况。
除了全力抓好源头治污,临安还建立了市、镇、村、民间、义工五级河长制工作体系,对全市166条镇级以上河道实施无盲区巡护。市级河长半月一巡、镇级河长每旬一巡、村级河长一周一巡,义工不定期开展“周末巡”、夜巡活动。还制定了人大代表评议河长工作、河长问责、河长固定活动日、“官方”河长与民间河长协同治水等制度,确保一江清水出临安。如今,在临安的市区、集镇和农村,截污治污已编织成一张无盲区、无死角的大网,目前,临安全市166条镇级以上河道95%流域达到或优于Ⅲ类水。
“我们要持续发力‘五水共治’,深化完善河长制,强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提标改造和运营维护,建成投用污水处理二厂等重大治水项目,铁腕治水,为打造‘美丽中国浙江样板’做出新的贡献。”临安市委书记卢春强介绍说。